基于抗饱和特性的助力控制研究

来源:模糊系统与数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1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0 引言 随着汽车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,液压转向技术已无法满足当今对汽车转向系统的环保、低耗能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,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[1]。电动助力转向运用最新电力

0 引言

随着汽车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,液压转向技术已无法满足当今对汽车转向系统的环保、低耗能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,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[1]。电动助力转向运用最新电力电子控制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,能显著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,提升驾驶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,减少环境污染等[2]。

目前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大多数应用PID控制器,PID控制器工作原理是当设定目标值和输出反馈值的误差做为输入,输入不为0,PID控制器一直工作[3]。但是,由于运行中某种特殊原因比如突发应急情况、蜿蜒不平路面等使方向盘快速频繁大幅度转动和系统的非线性因素,PID控制器调节就暴露其缺点,调节剧烈变化状态具有迟滞性和较大惯性,输出符合系统性能的参数需要较长时间反应去调节[4]。其主要表现为目标值和输出值两者之间出现较大偏差,系统执行机械达到其上限值,PID控制仍按照自身机理调节,不能迅速恢复到正常设定值,可能还在继续加大误差,造成积分饱和,控制输出信号严重偏移设定值[5]。如果EPS执行机构(助力电机)已经到极限位置,仍然不能消除误差时,由于积分作用,尽管PID控制器的控制电压继续增大(或减小),但EPS执行机构(助力电机)已无相应的动作,这就叫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积分饱和,使助力电机控制电压大大超调,这将大大影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轻便性和路感,需要引进有效的补偿环节,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抵抗饱和特性的能力,提高车辆电动转向系统的转向轻便性和稳定性,提高驾驶员的路感[6]。anti-windup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具有饱和特性的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思路[7]。

1 EPS系统动力学模型

EPS主要有控制器、传感器、电机和机械结构等构成。对其进行动力学建模后,得到了方向盘、输入转向柱、助力电机、输出转向柱、齿轮齿条和左右轮等六个动力学元件[8],如图1所示。

图1 EPS系统动力学模型Fig.1 EPS system dynamics model

方向盘转角和下转向轴之间的动力学关系:

式中:θc为方向盘的输入转角;θe为下转向柱的转角;Jc为方向盘转动惯量;bc为方向盘阻尼系数;Td为方向盘输入力矩;Kc为输入转向柱扭转刚度。

助力电机与下转向轴之间的动力学关系:

式中:θm为助力电机的转角;Jm助力电机转动惯量;bm助力电机阻尼系数;Km电机转矩扭转刚度;Tm为电机转矩;G为电机减速机构传动比。

下转向轴与齿轮齿条转向器之间的动力学关系:

式中:Je为下转向柱转动惯量;be为下转向柱的阻尼系数;Kc为上转向柱扭转刚度;Ke为下转向柱扭的转刚度;θe为下转向柱的转角。

齿轮齿条转向器与其端作用力的动力学关系:

式中:xr为齿轮的位移;mr为齿轮质量;br为齿轮阻尼系数;Kr为齿轮刚度;Fσ为齿轮端作用力;rp为小齿轮的分度圆半径。

转向器端作用力与车轮转向角之间的动力学关系:

式中:JFw为车轮绕主销的转动惯量;bFw为绕主销阻尼系数;KFw为绕主销转动刚度;A为转向器端到前轮的力臂传动比;Mz为前轮的回正力矩;θFw为前轮转角。

车轮回正力矩的动力学关系:

式中:Mzl为左前轮的回正力矩;Mz2为右前轮的回正力矩;λ为主销内倾角;β为主销后倾角。

2 模糊和anti-windup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

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需要稳定性、反应迅速性和准确性,同时对环境的突发状况具有较强的抗饱和性,设计了助力控制过程的模糊策略和anti-windup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[9],如图2所示。

图2 Anti-windup变结构自适应算法Fig.2 Anti-windup variable structure adaptive algorithm

2.1 EPS助力控制

EPS助力控制策略的输入量是转向盘的扭矩T和车速V,输出量则是电动机的目标助力电流I[10]。

EPS的模糊控制策略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,转向盘输入扭矩、车速和目标电流均等分成7段模糊集,按照设计的模糊规则和推理后达到模糊量,经模糊判决后得到目标电流[11]。

图3 模糊控制原理框图Fig.3 Block diagram of fuzzy control principle

本文设定助力系统开始工作时的转向盘力矩T=2 N/m,助力转向系统最大转向盘转矩T=10 N/m,即输入量T的基本论域为[2,10]N.m,V的论域确定为[0,120]km/h,设定输出量目标电流I的论域为[0,30]A。

设计和建立了如图4所示模糊助力控制策略。

文章来源:《模糊系统与数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mhxtysxzz.cn/qikandaodu/2021/0715/613.html



上一篇:模糊集对分析的路面使用性能预判性分析
下一篇:基于模糊滑模的半主动空气悬架设计

模糊系统与数学投稿 | 模糊系统与数学编辑部| 模糊系统与数学版面费 | 模糊系统与数学论文发表 | 模糊系统与数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模糊系统与数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